白內障是眼內水晶體混濁,導致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,根據統計,國人白內障罹患比率,50歲以上約60%、60歲以上約80﹪,70歲以上約90﹪以上的罹患率,正常的時候,透明的水晶體可以調節光線、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,使得影像清晰易辨;當水晶體逐漸變成混濁,水晶體呈現黃褐色時,會使光線的穿透力受到影響,使得光線無法完全地穿透,而造成視覺模糊、難以分辨。
白內障的原因及分類
白內障發生的原因到目前為止尚無確切的根據,只知道是由於水晶體的化學成分改變而
導致晶體混濁白內障大致上可分成以下數種:(依臨床發生比例排列如下)
1.老年性白內障
老年性白內障為最常見的一種,乃水晶體逐漸地老化而變硬、混濁
所致,所謂人老『珠』黃。珠,指的就是水晶體。時常發生於50歲之後。 而本身
如果有高度近視的話,也可能提早在四十歲左右發生。
2.代謝性白內障
因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、腎臟病、關節炎等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白內障。
3.併發性白內障
因虹彩炎、青光眼、高度近視、網膜色素病變等眼部疾病引起的白內障
4.藥物性白內障
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(俗稱美國仙丹)或特定的藥物引發白內障。
5.外傷性白內障
因外力撞擊、穿刺傷、切傷、電擊、高熱、放射線、化學物灼傷等,均有
可能傷及水晶體。
6.先天性白內障
在出生時即有白內障,可能是遺傳因素、代謝異常、染色體變異等,
或是母體 在懷孕時期受到德國麻疹病毒、子宮內感染所導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